

夜幕降临,重庆北温泉夜市渐渐热闹起来。摊主们忙着摆放食材,食客们谈笑风生,巡防队员正沿着街巷巡逻。“以前收摊晚会有些提心吊胆,现在看到警灯亮着,心里就特别暖。”经营烧烤摊的王师傅擦着桌子,指向不远处民警的身影说道,语气里是满满的安心。
\n党群同心撑起民生防护伞
\n由重庆北碚区委政法委牵头,北碚区公安分局推动,共同构建了“6+6”巡防格局,涵盖民警、城管、网格员等12支巡防力量,更动员3500余名社会力量成立“北碚义警”。巡防力量每月召开联席会议,精准研判治安形势,“七铺联防”“物业+专巡”等特色巡防模式也逐渐“多点开花”,让巡防措施更贴“地气”、更富实效。
\n针对区域夜间经济活跃特点,北碚区公安分局在重点区域精准划定18个巡区,结合97条必巡线、542个必巡点,构建出“点线面”分层补位体系;再以“基础+快处+机动”方式潮汐用警,实现24小时街面全覆盖,让夜经济的烟火气更旺,居民的安全感更实。
\n在歇马街道恒财网配资,巡防网格正在持续织密。由小区保安、街面门店店员,再到路面“哨兵”——各类巡防力量层层延伸、互相补位,填补了“真空地带”,大巡防的联动效能也不断凸显。今年1月,巡防力量精准感知、迅速处置了一起6人聚集、即将引发冲突的警情;5月,巡防力量又在巡逻时抓获了正在使用假币的嫌疑人梅某。巡防力量用24小时“不断档”的值守,把平安稳稳送到居民身边。
\n智慧赋能守护市井烟火气
\n“嗡嗡”声中,“北碚警鹰”无人机掠过嘉陵江岸,实时传回岸边画面。这支“空地”力量紧密配合,已开展立体巡防256次,协同守护着沿江区域安全。在朝阳正码头,防溺水系统正启用着“智能化救援模式”,实现“落水即报警、定位即救援”,用科技“翅膀”守护着江边散步休闲的群众。
\n科技赋能不止于空中。在地面,“雪亮工程”整合社会公共视频资源,联动两级视频交叉轮巡、轮检,共同织就空中防线,至今已辅助抓获多名嫌疑人。街头巷尾的警犬巡逻则更添安心,今年以来,这群“汪汪队员”参与治安巡防80余次,累计巡逻近300小时,用敏锐嗅觉守护着平安。
\n“以前遇到人员走失要找很久,现在用无人机‘空地’追踪,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!”“大巡防”机制负责人、治安支队支队长王钦立说。10月24日,市民任先生到缙云山游玩时迷路,澄江派出所迅速联动特警支队,启动无人机巡查,通过“空地”拉网搜救,仅用8小时就找到人员并安全将其送回。
\n截至10月,该区刑事警情、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8.2%、13.7%,九类街面警情与近三年平均值相比下降39.4%,交出了一份向稳向好的治安答卷。
\n精准巡防贴心服务暖人心
\n“太感谢你们了,如果不是你们,我真不知道怎么办!”在警务站,一名家长焦急地说,巡防队员以“步巡+车巡”联动模式,最短时间内找到了走失孩童。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每个瞬间,安全与温暖都时刻“在线”:帮助袁爷爷找回丢失的手机,解决了老人“燃眉之急”;依托“警银联动机制”,识破“儿子患病需转账”虚假来电;接到便利店“有人逃单”的举报,蹲守抓获两名流窜作案的“窃贼”——这些“小事”,是群众可感可及的“实事”,也是“大巡防”将“为民解忧”初心落到实处的生动注脚。
\n针对不同群体需求,巡防体系更是精准发力:校园周边实行“护学岗”常态化值守,老旧小区“专巡队+物业”模式高效运转,景区旺季增派流动警务车……群众的安全感越来越足。“巡防队既保安全,还解危难!”天生街道居民李女士道出了群众心声。
\n如今的北碚,食客们安心畅谈,晨练的老人悠闲漫步,商户们放心经营。“大巡防”体系中的每一名守护者,正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科技守护平安,在街巷间织就一幅幅暖心的民生图景。
\n重庆法治报记者 张柳妞
\n原标题:巡防守护让烟火气更抚凡人心 北碚区构建“6+6”巡防格局恒财网配资,用全天候值守把平安送到居民身边
配资之家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